被誉为“欧洲家具之父”的十八世纪英国家具大师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在其《家具指南》中描述,在世界的范围内,能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其中明式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就是如今大家熟知的明清古典家具中的“明”。而哥特式和洛可可式是欧洲家具风格,其中哥特式还是欧洲中世纪末期家具的典型代表。但这也撼动不了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一枝独秀,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
明式家具案例:大红酸枝回纹插肩榫大画案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大画案记载,原型在上海博物馆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主要是西欧)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这一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三种艺术形式,分别是拜占庭艺术、仿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这些艺术也被融入了当时欧洲中世纪的家具,造就出各种风格迥异的中世纪家具,欧洲中世纪家具可不是现在欧式这种简约流畅的线条造型,而是堆彻各种奇异雕饰和人物雕饰,绝大多数源于拜占庭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家具案例图
欧洲中世纪家具案例图
为什么欧洲中世纪家具与现代西方家具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这就不得不提到“明式家具”。可以说明式家具是现代西方欧式家具的鼻祖。事实上现代西方欧式家具大量借鉴了我们明式家具的各种设计元素。欧洲中世纪家具的没落跟同时期几后期明式家具的崛起,并引领世界潮流关系甚密。欧洲中世纪家具在文艺复兴末期开始没落也就是16世纪,而明式家具在17世纪至18世纪主导了欧洲贵族的审美风向,英国家具大师Thomas Chippendale(1718 -1779)在他出版的《绅士与家具指南》中,还专门记载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称“中国风”风靡一时,成了一种时尚。
左为欧洲中世纪柜,右为明式联三橱,对比明显可见明式家具的简约与灵巧曲线,给现今的欧式家具提供了不少设计元素。
为何欧洲中式家具会衰败没落也是众说纷纭,个人认为大致有两个原因分文化和家具本身。
首先肯定是文化的迭代,文艺复兴末期以后,新文化形式崛起,人们更加向往和追求简约,使得明式家具在进入欧洲视线之后迅速被借鉴各种设计元素,从而形成了现今欧式家具风格,摒弃了纹饰繁杂,更多的运用了简约线条,由简约鼻祖明式家具带来的影响产生的家具完全取代了欧洲中世纪的家具。
左图为欧洲中世纪古家具宝座,右图为明清宝座,可见欧洲中世纪古家具的没落不是没有原因的,窄小,雕饰过凸,没有整体协调性,非榫卯结构,形体虽窄却因其材质厚重,看起来略小气,型方面被明清紫檀宝座碾压,缺乏大气,也不够灵动,只剩下笨拙,材质更是与紫檀宝座天差地别。
其次是家具本身,欧洲中世纪家具采用框架镶板式钉接箱体结构稳定性远远被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稳定性和易修复性甩在身后,外观繁杂且令人审美不讨喜,简单来说就是“丑”,而且两者的材质也是天差地别,明式家具多数采用名贵木材海南黄花梨或者小叶紫檀,也就是如今的“红木”,连内在都稳输一大截,估计当时欧洲人心想:还不如直接按照明式家具外观设计新的简约流畅风格,内在工艺榫卯学不来,可外观总设计得来吧。一拍即合,诞生了如今的各式简约欧美风家具。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明式家具摆在欧式家装风格令人感觉也很协调的原因之一吧。
王世襄先生曾用“十六品”来描述明式家具:简洁、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铅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可以从多维度的方式来欣赏明式家具本身,而欧洲中世纪古家具可能也仅仅只能存在于博物馆或者历史文献上记载留下它们的身影,除了狂热爱好者,西方普通人置办欧洲中世纪家具可能会与家风格无法相融甚至是感受到古旧的排斥之意。而明式家具不会存在这种问题,它们禁得起各种时尚变化,成为全球认同的艺术品。所有研究家具的学者都认为它是最颠覆性的家具作品,比起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来讲,明式家具更普遍受到普遍大众和国际藏家的认可。